11月30日至12月1日,茶团队王正环、吴全金、周霞三位教师分赴三明分校、建阳开放大学,法学团队黄姗、陈忠琼二位教师赴福鼎开放大学开展送教活动。至此,文经学院2024年秋季送教计划全部顺利完成。
从2018年以来,文经学院积极践行教育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基层师生的宗旨,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持续在八闽大地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送教送学活动。
坚持以“三优”为导向做好项目设计。坚持特色专业优先、基层师资紧缺专业优先、联建共学优先的送教原则,确保送教活动对助力地方经济有帮助,对乡村振兴有成效,对教学服务质量有提升。坚持特色专业优先,学院优先服务茶艺与茶文化、书法学等特色专业的薄弱教学环节,补齐系统办学相关学科师资短板。茶学、书法学等教学团队前往系统各级办学层次送教60余人次,惠及学员及公益听众逾3000人。坚持基层师资紧缺专业优先,选拔省优秀教师、国开优秀教师、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优秀师资送教,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如法学团队前往闽江监狱、漳州监狱、福州监狱等送教入监近100课时,助力服刑人员提升学历并重塑新生。坚持联建共学优先,精心设计送“技”下乡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学院除了开展非学历培训,辅导近600名学生获得评茶员和茶艺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外,还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精心设计对科技下乡的培训需求,组织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帮扶福鼎、武夷山等地共建单位所在地茶企脱贫攻坚,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艺改进和产品研发,把最好的服务、最优的师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参训者、参学者纷纷表示,科特派“送教”活动让自己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先进的培育技术、新颖的研发方法,既开阔了视野,又促进了产业建设,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坚持以“长效”为目标落实制度保障。学院按照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三个维度”,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助力教育赋能基层与乡村,不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送教之后帮扶合作长期化、常态化。近年来送教合作企业包括福州日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春伦茶业公司、福州聚春园集团有限公司、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圆通及顺丰多家快递企业等,武夷山黄村和福鼎茶产区则是开展校地合作的两个主要地区,校校合作则遍及南平、漳州、泉州、龙岩、三明、福鼎、邵武、长汀等开放大学的各级办学层次,文经学院的送教团队把足迹印在了茶山茶园,把讲台扩大到了企业员工大讲堂,把技术推广到了工厂车间。文经学院出台了有关送教管理制度,申请送教专项资金并专款专用。党员教师在多个送教专业教学团队中都有较高占比,多名送教教师入选福建开放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同时学院坚持加强与各维度送教对象的长期合作,签订联建共学协议,确保送教送训长期化。在送教过程中,注重引导送教教师与企业或者学员开展长期结对帮扶,确保优秀师资引领常态化;注重引导送教学员间建立帮扶成长计划,鼓励学员间互帮互助、同学共长,在逐渐扩大送教惠及层面的同时确保持续化提升送教的数量与质量。

坚持在送教实践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文经学院通过“党建引领业务”在送教实践中推动联建联动特色品牌,将服务基层、服务地方经济及助力乡村振兴推向实质性、持续性深入发展,同时丰富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开辟育人新路径。一方面,学院持续引导送教团队结合学院“翰墨清风”廉洁文化建设品牌,深入挖掘各学科廉洁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和廉洁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体系,在送教课程里穿插廉洁奉公的典型案例,在送教课堂中讨论交流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这一特色做法得到各方好评,同时也在主流媒体新福建上刊出。另一方面,送教过程中,教师团队通过调查研究、访问访谈、志愿服务、专业实习指导、就业见习培训等形式,持续探索完善价值引领、实践体验和社会服务相统筹、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机制,注重深挖兼具专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的思政育人元素,进一步融入到课程思政设计,多门送教课程获得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和福建开放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增强了课程思政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拓展了学院“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课不计长短,解忧送急,皆为互助共长;情无分浓淡,进村驻店,都是产教相融......”六年来,随着送教团队传递知识与技术的发展,文经学院送教课程从涉及专业、送教课时、联建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微光点点,聚而成炬。文经学院教职员工必将牢记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思考、一体落实,要对标落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重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和优势,持续推进送教送学,逆风执炬,向光而行,持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